中美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后正规的股票杠杆平台,美国并没有变得“更伟大”起来。
其内在性的最大问题——美债,依然像是悬挂在其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,随时准备挥刀斩老美。
美债市场近日十分不好过:先是被爆出中美会谈后美债收益暴跌,而后又传出了中国持续抛售美债,美债持有量降至全球第三的消息。
美债收益表
中国持有美债走势图
这一变动看似是简单的排名调整,实则是全球金融格局重构的伏笔。
问题随之浮出水面——前两大“债主”是谁?他们为何逆势增持?中国减持背后又释放了什么战略信号?
最新数据显示,日本以1.13万亿美元持仓稳居美债最大持有国,而英国以7683亿美元超越中国升至第二。
日本持有美债走势图
英国持有美债走势图
日本的增持并不令人意外——作为美国传统盟友,其长期通过美债巩固美日同盟,即便自身债务规模已超GDP的260%,仍优先维护美元体系。
美国通过贸易让利、技术输出等方式变相“输血”日本,使其成为美债市场的“定海神针”。
如果说日本的增持是战略站队,英国的加码则更像一场金融豪赌。
脱欧后的英国在过去半年不断增持美国国债,仅2025年5月就增加了247亿美元的持有量。
这一举动既是对冲英镑波动风险,也是在失去欧盟市场后,以金融手段强化与美国的利益捆绑。
值得警惕的是,英国增持资金中近30%可能通过离岸金融中心周转——这是否意味着美国正在“左手倒右手”维稳美债市场?
中国的减持宛如一把利刃,一举划破了美元信用危机那看似坚不可摧的表象,彻底揭开了其冰山一角,让隐藏于深处的危机初露端倪。
自2021年起,中国累计减持美债超3000亿美元,这绝非短期策略。
资产安全焦虑首当其冲——美国近年频繁冻结他国外汇储备(如俄罗斯3000亿美元资产),迫使中国加速外储多元化。
截至2025年,美债占中国外储比例从46%降至不足30%,黄金储备占比攀升至18%。
更深层的动因在于中美博弈:科技封锁与关税战常态化削弱互信,减持美债既是金融避险,也是外交筹码。
美债遭多国抛售的根源,直指美元信用体系的系统性危机。
2025年,美国国债规模即将突破40万亿美元——这一数字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40%,其债务/GDP比率更飙升至150%,远超国际警戒线。
美债规模
美联储为抑制通胀采取的激进加息政策,反而加剧市场恐慌,导致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单日波动超30个基点。
更致命的是,全球去美元化已从口号变为行动:金砖国家本币结算机制使美元贸易份额跌破50%;中东产油国接受人民币支付石油交易;甚至沙特都将部分石油收入兑换成欧元和人民币。
退居美债第三持有国这一现象,标志着中国金融战略的转折。
短期来看,中国正加速增持黄金与新兴市场债券,2025年一季度对东盟国家债券投资增幅达42%。中期布局上,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(CIPS)覆盖142国,日均交易额突破5000亿元。
而长期底牌更具颠覆性—— 联合俄罗斯、伊朗、沙特等资源国构建“非美元货币联盟” ,在大宗商品领域推行多元结算,瓦解美元霸权的地缘根基。
当东京和伦敦还在为美元霸权续命时,北京已悄然启动B计划:通过黄金、新能源和数字人民币的三重布局,中国正在为后美元时代修建防波堤。
这场货币战争的终局或许早已注定——正如20世纪英镑王座的崩塌,美元霸权的黄昏,可能比所有人预想的来得更快。
思考题:若美元霸权终结,全球会走向多元货币并存,还是孕育出新主导货币?人民币需要跨越哪些障碍才能成为“选项之一”?欢迎留言分享洞见!
(数据来源:美国财政部、环球网、恒大证券、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)
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,快来关注烽锐观时事
#美债危机#正规的股票杠杆平台
迎尚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